动物致人损害归责原则有哪些(动物致人损害法条)
一、动物致人损害归责原则有哪些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饲养动物致人损害适用的归责原则以无过错原则为主,以动物园的过错推定责任为例外。
1.一般的无过错责任
一般情形下,饲养动物致人损害适用无过错责任,即不以饲养人、管理人的过错为要件。在此类情况下,饲养人或管理人可以受害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为由免责或减轻责任。
2.更为严格的无过错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六条和第一千二百四十七条即适用该归责原则的两种情况:(1)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情形;(2)饲养的动物为禁止饲养的危险动物的情形。这两种情况下饲养人或管理人不可以以受害人故意或者有重大过失作为抗辩理由。
3.过错推定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八条的规定适用该原则,即在动物园的动物致人损害的情形下,动物园可以通过证明自己尽到了管理职责而不承担责任。
二、动物致人损害的法定免责和减责事由
1、受害人的过错
受害人有过错,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受害人具有重大过失时才能减轻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的责任,受害人的一般过失不能作为减轻责任的事由。
《民法典》规定了两种不能以受害人过错作为抗辩事由的情形。就是该法第一千二百四十六条:“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和第一千二百四十七条:“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两种情形下,即使受害人存在一定过错,那么动物的管理人或饲养人,仍然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动物园已尽到管理职责
动物园能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如果动物园在管理上未达到规范性法律文件规定的要求时,可以认定为未尽到管理职责。要根据动物各自不同的习性、特点做谨慎的防护措施,比如对于飞禽类动物需要用网覆盖,对于潜在危险性大,攻击性强,体积庞大的动物,如老虎、狮子则应该设置坚固的防护措施。
上述事由都是法定免责或减责事由,但如果动物的所有人或管理人与受害人有明示或默示的免责约定,也可免除责任。但是如果动物有某种危险的恶癖,则动物的所有人应有告知的义务,若未尽到告知义务,则应当承担责任。
推荐阅读
-
最高检办公厅负责人就人民监督员改革试点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
2025-04-19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劳动法解释三)(没签劳动合同一告一个准吗)
2025-04-19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
2025-04-19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最高院关于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2025-04-19 -
最新车祸赔偿标准是什么(2020年车祸赔偿金怎么算)
2025-04-19 -
最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婚姻法三个司法解释)
2025-04-19